如何让更多普通人获得投资艺术品的路径?(艺术品要怎样投资~~)

7428℃ ROBIN

如何让更多普通人获得投资艺术品的路径?(艺术品要怎样投资~~)

艺术品要怎样投资~~

进入2008年,艺术品投资市场曰渐红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艺术品投资是一种回报颇高的投资理财方式。作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品投资者,除了不能盲目投机之外,还应了解更多的艺术品投资知识。

  1、多方面获得信息:投资艺术品要从多方面获得市场信息,具体渠道有画廊、拍卖会、古玩市场等。要掌握此类艺术品的详细数据,以便投资时参考。

  2、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选择购买渠道时,要了解是否有专家鉴定,并要与卖家拟定退货协议,一 旦所购买的艺术品有问题,可及时退货而不致造 成损失。一些较正规的拍卖公司由于其专业性强,可以对艺术品的真伪起到一定的把关和鉴定作用,对于经验相对缺乏的投资者而言,到这些场所购买较为放心。

  3、要有超前的意识:获得市场认同的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无疑很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但价格也相对偏高。投资者不妨选择一些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当然,这需要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趋势有所把握。独到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对于收藏和投资而言非常重要。

  4、艺术品投资也要注意风险:伴随着艺术品投资的火热,大量假货、赝品充斥市场,不善于鉴别的投资者很容易被这些赝品所欺骗而造成损失。因此,专家提醒投资者,要规避风险,投资前最好要学习一些专业知识。

  5、不适宜短期投资:艺术品是不适合短期投资的,需要收藏来等待其价值升高,短期买卖是一种投机行为,不能真正体现出艺术品的价值。一般来 说,艺术品投资比较适合中长期投资,这样可以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收益。如果长期投资的话,要承担市场热点转移和价格波动的风险。业内人士 建议,10年左右是一个比较适宜的投资

怎样开始投资当代艺术品?

展开全部

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国内装置作品的收藏刚刚起步,对于装置作品,国内收藏市场接受起来还相对困难。出现在国内拍卖行大都是纸本的平面作品。 对于中国当代装置作品的关注,海外多于国内,如华裔艺术家蔡国强的大型装置作品就被海外机构收藏。这是因为在艺术欣赏能力上国内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国内当代艺术收藏刚刚起步,在保管存储等方面条件还不成熟,收藏大型装置作品的确存在一定困难。不过,一旦海外收藏家收藏装置作品形成了成熟的市场,凸现了升值效应,国内的收藏家就会跟进,但是那时候,这些作品会比现在贵很多。 国内也有极少数有前瞻性的收藏家看到了这一点,管艺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北京宋庄建造了一幢“管艺当代艺术文献馆”,在近1500 平方米的地方,摆放着200 多件中国当代艺术品,而这个数字只是他现阶段收藏量的三分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活跃的大部分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有作品被藏在馆内。 新媒体艺术在上世纪初,西方便有过最初的雏形,但由于技术的不完备及收藏的困难性导致在艺术市场一直未能得到太大关注。目前中国的装置,视频作品,购买者多为西方资深收藏群体或美术馆,而且已经有人在做系统的收藏。中国艺术市场和学术界之间互动不明显,国内艺术市场对这部分作品关注程度还不是很高,对新媒体艺术知之甚少。CIGE从2007年起便开始在博览会中大量展览及介绍新媒体艺术作品,旨在鼓励中国新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并帮助收藏家能更多关注及了解这一未来重要艺术表达语言。 投资入门建议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迅速发展的形势,使越来越多的人把购买艺术品看作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式,导致大量热钱进入这个领域,这其中有很多获利机会,但同时也存在极大的风险。 我建议收藏家与投资者,买艺术作品首先还是要遵照自己内心,不喜欢不要去买。其次,要尽可能花时间多去了解艺术本身的判断标准,或者要多请教专业人士,不要盲目跟风。投资者进入艺术市场的资金比重一般不应超过总资产的10%,目前民生银行推出艺术投资理财产品,中信私人银行推出艺术品投资顾问,也值得考虑。 对于目前比较受关注的摄影、雕塑等作品,除了关心作者的知名度,艺术品价值等,购买者也应该仔细了解该作品的版数、材质等问题。 我们鼓励购收藏家或投资者通过画廊,博览会,拍卖会等正规代理渠道购买艺术品,这样不仅所得艺术品的来源有一定保证,在购买时也会得到专业意见。

艺术品如何交易?模式如何?

   市场上艺术品交易较好方法一般是通过拍卖获取所有权,别一种是通过专业的艺术品交易所来进行交易。拍卖因价格高,一般人很难参与,因此,更多投资都趋向于后一种。

   艺术品交易所常见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提供平台,供买卖双方协商成交,别外一种是将艺术品进行证券化交易(类似于股票)投资者如何对某件上市艺术品有投资意向,可通过购买相应股票获得该艺术品部分所有权,并可以在二级市场根据价格高低进行买卖。

目前,国内艺术品交易平台发展比较混乱,建议选择知名艺术品交易平台如中国文交所来进行交易,以保障投资者利益和信息安全。

普通人如何去欣赏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都注定了要和一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品相遇,这些艺术的结晶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无论这些艺术品值多少钱?是不是拍卖出了天价?对普通大众来说,天价引起的轰动效果也许只是起到了将高端艺术品迅速拉近到大众面前的作用。

刚刚拍出29.57亿元的达芬奇的《救世主》

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有个误区,就是总觉得一定要看“懂”才行。所以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想看的人不敢去看,总觉得不懂艺术史论、美学常识、作者生平的自己都不好意思站在画前面。

实际上,普通人看艺术品更多的是一种审美过程而非学术研究,在艺术品面前,感官的感受和情绪是最重要的,普通的欣赏者达到怡情悦性的程度即可,其次才到理论和思想的认识与深入。因此,看展最重要的不是能不能看懂,而是能不能激发出感受,能不能与作品产生一种神交。无感受、无交流才是最可怕的。

1.29亿元拍出的黄胄的《欢腾的草原》

每个人的天性当中都有一种灵性,它往往通过一个人的感受力而表现出来。当人们在感受艺术作品的时候,这种灵性可以判别一个事物是否富有感染力,是否能生动地显现艺术的美。而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和艺术品的时候,这种感受力是尤为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太多的艺术领域的知识积累,那么你不妨绕开复杂的创作背景,直接从最小白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开始做起——感觉。跟着感觉走,通过肉眼观察和心灵感觉来判断这件艺术作品或艺术品能不能带给你灵魂的震撼与感动,来判断这件作品的风格是否鲜明,其中蕴藉的情绪或情感是否能够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来判断这件作品是否能在你脑海和心灵当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些通过感觉来完成的判断就是你对一件艺术作品或艺术品最为简单却最为有效的欣赏方式。

2.79亿元拍卖成交的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

所以,我们应该扔掉完全不必要的内心负担,去除装腔作势,真诚地、自然地去感受艺术作品那种直击心灵的东西。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觉得美或者丑,感受到喜悦震撼或者厌恶反胃,这些都是自由的,这些都是你可以表达的。艺术从来不是让你去懂,而是让你去感知!

每个人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是受到其自身的知识,对于事物的认知、理解,个人经历等等许多因素影响的,人和人之间的种种差异导致其艺术欣赏感受的千差万别。

1.64亿元拍出的张大千的《瑞士雪山》

因此,人们欣赏艺术的第二个误区可能是:以为贵的艺术品就一定是最美的。艺术品的价格形成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为艺术品的独创性和作者的美术史地位,也可能因为其与某知名人物收藏或相关联,也许是因为某些机缘巧合被市场所认知,也许是因为作品的极度稀缺性。因为,人们对于艺术的感受和理解因人而异,因此,天价艺术品未必都能被人们所钟爱。 至于对于作品艺术水准的评价,可以这样去理解:同样一幅画,放在人来人往的马路上,不作任何解释,没有人会停下来好好看一看,或许很多人认为就是很平庸的作品;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凡尔赛突出地展览一个月,也许人们都会说那幅画太棒了!拍卖出天价的艺术作品常常就有这样的暗示意义。画作本身艺术水准只是因素之一。

TAG: 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