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和伴娘需拖掉鞋袜进新郎的房子? 新娘新郎头像古风

2730℃ ALICIA

新娘和伴娘需拖掉鞋袜进新郎的房子?新娘新郎头像古风

厦门婚嫁习俗

我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厦门的婚嫁风俗吧

(一)送聘礼又叫行(提)聘,俗称“送大定”

男方长辈由媒人(现多为介绍人或双福齐全的人)在定好的吉日,将彩礼送到女方家里。彩礼强调要成双成对的,包括给人的红包(现在大多已经不识此礼,如果给的话,只有单数了)。以需要有一对(又有说两对的)香烛、定金、首饰、聘金、猪蹄及给女方父母的礼金(俗称“屎尿盆”,会比聘金少得多,只拿个意思而已,不知道为什么会叫这个俗称,我自己在猜是不是感谢女方家长把女儿养育成人的感谢)。现在人多保留红烛定金、首饰及礼金,其余的用烟酒代替或者干脆没有。现在女方多收屎尿盆,聘金大多会退回贴在嫁妆中让女儿长面子。

到女方家后,女方会准备甜蛋(即白水煮蛋去壳后放入糖水中煮开),一般一碗两个,如果能吃的要全吃完,不能吃的话至少要吃一个,另一个要用筷子切成两半,吃完后还要吃冬粉鸡,我LG他们来提亲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于是我家也就乐得中午就直接招待吃冬粉鸡,即不失礼,也不用想破头说中午要招待什么,哈哈。

(二)接亲

厦门一般是晚上12点过后从男方家里出发到女方家接新娘的,所以厦门的结婚录相一开始都会有一段的夜景,可以说是一大特色。为什么会是12点呢,据我阿姨说就是一天的开始呀。假设你的喜宴定在30日晚上,那么29日晚上12点就开始娶亲了,因为12点就是30日的开始。还有说这时候娶亲也不会把女方家的财气带走。

12点过后新郎就手捧花束由伴郎等男伴陪伴到女方家接亲,一般女方家是不会马上开门,会为难够男方才开门,一般要贿赂几个红包后,讨个吉利才开。我LG当初是站在门口唱歌,哈哈,连《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词都紧张得想不起来,在门口站了半天,最后还得塞个红包了事。

这时女方一样准备甜蛋、冬粉鸡招待客人。此时新人还得给女方长辈敬茶,就是用准备好的敬茶的茶具,然后用茶盘托着茶(红糖水煮桂圆红枣)敬给女方的长辈,敬茶前还得给女方女性长辈戴“春花”此时切忌用手压长辈的头部,女方长辈喝完茶后,会压一个红包或者首饰在茶杯下给新人,俗称“压茶盘”。然后女方家会将男方提亲时送来的香烛在祖宗前点燃,上香后,就可将新娘迎娶出门,此时出门,新娘要将准备好东西(子孙桶以外)等装入红色箱包内、子孙桶由伴郎和男伴提着一起出门,新娘只能由伴娘陪着,其他人都不能到男方家去,然后女方家长会给伴郎伴娘红包答谢,礼数多一点的会连男伴一起答谢。

新娘手捧花束出门后有见天的地方,伴娘要将红伞撑开,以免让新娘头上见天。新娘坐上车后将准备好的扇子从车窗内丢出,由新娘的弟弟捡回。接下来又是一路的夜景录相。

到了新郎家楼下,伴娘再将红伞撑开走到一楼,不知道从哪时开始的规则,说是新娘不能自己走上去必须由新郎背(抱)上去,而且中间新娘的脚是不能落地的。我新房在六楼外加地下室等同于七楼,我又不是太瘦,我真同情我的LG,那时候不知道LG哪里来的力气,竞然可以。。。。。。此时的伴娘要先一路洒缘钱上去,嘴巴要不停地念:人未到缘先到。然后要摸黑洒遍新房的每个角落。同样不停地念。

到了男方家后,不许开灯,长辈于房中避着,说是免得一见面会“正面相冲”,新人到后先进屋坐于床上(特别注意的是新床安好后新人未入坐之前,其他人不得坐于上方)。伴娘开灯后,由新娘请出长辈,给祖宗上香后,同样吃甜蛋,冬粉鸡,插春花,敬茶,压茶盘,然后给长辈脚手巾、鞋等。男方答谢伴郎伴娘等。第二天中午,新房内要煮一锅干饭,用新娘准备好的饭巾盖上,意味着有饭吃,丰衣足食等。

(三)酒宴

厦门酒宴基本上双方合在一起请,很少有分开请的。比较多一般是晚上的六点半到七点开始,厦门的这点风俗不好,一般会拖得很晚才开始,能够八点开始就不错,我们的更绝,因为隔壁有一对新人,怕相互影响,而且他们只有八桌,客人先到齐了,我们只好等到九点才开始,晕。母舅要坐主桌。一般会来点互动,新人长辈讲些鼓励感谢的话,才正式开始吃饭。

新娘在此期间换三套衣服,在大厅里一套婚纱,一般等到鸡汤快出来时就要换第二套礼服,鸡厦门话音同于街,等于新人要出去敬酒了,答谢大家来祝贺你们,等结束后,送大家离去前再换一套衣服送大家。

现在有酒店大多有送一晚房间,所以闹洞房的人也少了。酒宴结束后,除了亲朋好友上新房去看看外,基本上都各自回家了。所以厦门闹洞房闹出不愉快的并不多见。

(四)回娘家

结婚后第三天,是新人回娘家的日子,一般新人会带四色饼回家,女方需要更换其中两色让女儿带回家,女方还需要准备两根甘蔗(是有头有尾带枝叶,用红纸包住,带回家后须置放于大门门后到干掉才能丢弃),一只活公鸡(俗称“带路鸡”现在多用红纸包住的双数鸡蛋代替),讲究的还有米糕等祭床头母。

中午由女方家请女婿。女儿必须在天黑前回到夫家。

从此以后,一对新人的新生活就此开始了。

新娘结婚那天,新娘和伴娘进男方家要脱鞋是什么说法????

地方风俗习惯,意思是不要把新娘以前的晦气带到婆家来。

婚礼当天伴娘该怎么为难来接亲的新郎。准备些什么问题。什么游戏。晚上洞房要怎么闹。

新郎和兄弟来了 挡在门外肯定是先要对方淘红包,越多越好,然后姐妹们觉得差不多了就开门放行,当然新娘还在房里 还有一道门哦,就出些题目为难新郎他们还有罚做俯握撑。然后可以准备三跟细绳,房里除了新娘还有两个姐妹,让新郎猜哪根绳子是新娘的,把她牵出来。不过小心新郎们耍赖撞门哦

客家人的婚娶有哪些传统民俗习惯?

传统婚嫁习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壁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