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回头增怅望》怎么理解? 终南望余雪这首诗的意思

9783℃ MARJORIE

古诗《回头增怅望》怎么理解?终南望余雪这首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的意思,每一句的祥解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1], 遍插茱萸少一人[2]。

【赏析】

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清人沈德潜以为诗的后两句“即陟岵诗意”(《唐诗别裁集》卷十九)。的确,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诗经·魏风·陟岵》末章有云:“陟彼高冈,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梦想亲人,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自己。王维诗中也用了这种表现方法,以“遥知”使诗意的发展来个急转,转到从亲人的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紧扣了诗题,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作者料定,当亲人团聚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会记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

王维的诗,有字句不苟、浑然天成、音调谐美的特点,这已在他的这篇少作中略露端倪了。宋人朱熹说:“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去。这般诗一日做百首也得”(《朱子语类辑略》卷八)。他鄙薄宋诗的意见固然偏颇,但所赞赏“古人诗中有句”还是有道理的。所谓诗中有句,是合观全诗自为一体,而其中的佳句又独具意义,可以单独流传。王维这首小诗就属诗中有句,它的前两句在人们的传诵中,成了人们思亲情感的普遍概括。所以,每当人们在节日思亲时,便很自然吟诵这两句诗了。

[1]登高:传说晋人桓景从仙人费长房学道,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依言登高,果然避免了灾祸。后遂以九日登高为习俗。

[2]茱萸(yu予):一名越椒,又称吴萸,芳香植物。古人以九月九日为上九,又叫重阳节。这时茱萸之实气味香浓,色赤似椒子,相传折来插在头上可以避秽恶之气和抵御寒冷。

参考资料:www.literature./Article.asp?ID=5853

请教高人这四句诗怎么理解!

好象是讲话语言流畅犹如流水,心内计谋全凭唇枪舌剑,男子汉若能得到可一手遮天的权利,便可封侯拜相谈笑风声。

找一首闻一多的诗写出对其中诗句的理解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霉俊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是对死水的总体印象,用“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来象征军阀统治的黑暗。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描写了死水的丑恶状况。第二节诗人用“铜”、“铁罐”、“油腻”、“霉菌”来修饰“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美好的形象,正是对现存社会“金玉其外,败絮之中”的丑恶本质的反讽。这种表面繁华的外表只不过是“破铜烂铁”生出了锈渍,“剩菜残羹”发生了霉变。第三节对死水进行了本质的揭露,所谓的“绿酒”、“白沫”、“小珠”、“大珠”、“花蚊”只是死水腐烂发酵结出的恶果,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恶水横流、花蚊猖獗、行将毁灭的“死水”产生厌恶和绝望之情。第四节诗人让青蛙在死水中“叫出了歌声”,可谓是绝妙的嘲弄。“一沟死水”本该死气沉沉,而由死水养活的青蛙唱起了“鲜明”的赞歌,反动派的厚颜无耻的嘴脸跃然纸上。第五节诗人提出了对“死水”的毅然决绝的态度,“死水不是美的所在”,“让丑恶去开垦它”。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让“这沟死水”尽情狂欢去吧,所谓“恶贯满盈”,只会死路一条。其中隐含了诗人对未来朦胧的期望。

   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诗格律的诗人,他的主张和实践不但对匡正五四新诗的诸多缺憾起到了更大作用,而且在中国现代诗学和传统诗学之间架起了通达的桥梁。而《死水》就是这桥梁上的典范性作品。

求三首古诗全文的意思

众鸟高飞尽,意思: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

孤云独去闲。意思: 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相看两不厌,意思: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顶胆侈感侬啡畴拾川浆觉得厌烦。

只有敬亭山。意思: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 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能不忆江南?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